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

【台北松山】偶們一起玩偶戲.布袋戲*傀儡戲*皮影戲

「順吾者生、逆吾者亡」轟動武林,驚動萬教萬惡的罪魁藏鏡人來了! 

「哈買,哈買,二齒」 


還記得這些偶戲人物嗎?偶戲自傳入台灣以來,從酬神到娛樂,已成為民情風俗、人文信仰和社會環境的一部份,「台北偶戲館」於 2004 年誕生,讓偶們一起回味「」的世界。

 20140817_165044

今天松山區公所為小朋友們辦了一場台北偶戲館參訪活動,希望讓未來主人翁了解一些傳統偶戲~~~

P_20140913_103840_HDR
CIMG1692 CIMG1696 CIMG1697

整個偶戲館分為四區:袋袋相傳-布袋戲區、絲絲入扣-傀儡戲區
影影約約-皮影戲區、偶戲萬花統-體驗互動區


一進入偶戲館,右側金光閃閃的舞台,立即攫取眾人的目光;解說員介紹這就是金光舞台。

CIMG1757

偶戲館派出解說人員幫大家導覽說明,小朋友們都專心坐著聽故事~~~

P_20140913_112948_HDR

布袋戲依時期不同可分三種:
傳統布袋戲-體形最小,約 300 年前清朝時期發展,傳說創始者是一位名落孫山的讀書人,為了賺取還鄉旅費及紓發情緒,而發明這個掌中戲。


P_20140913_113842_HDR P_20140913_113824_HDR

傳統布袋戲都表演內容多以中國章回小說為主,例如三國演義,紅臉是關羽,黑白臉是張飛;

20140817_153939

因為戲偶小無法從臉型分辨角色,多以服裝辨別人物,還有握拳的表示武生,手張開的為文生ㄛ~~~

20140817_153925

台灣早期沒什麼休閒娛樂,除了京劇、歌仔戲外就是布袋戲了,鼎盛時期布袋戲團多達上百或上千個劇團,每個劇團都有自己的秘笈(劇目本)手抄本,為了防止別人偷學自己的特色,劇目內容都是用暗號,音樂也一樣用暗號表示(可見競爭很激烈ㄛ!!!)

 20140817_153645

傳統布袋戲表演用的木雕彩樓~~~
彩樓(一般是有錢人或清朝官員私有的劇場):以神佛壽誕或還願酬神為主,或是接待重要人物,才會開演。

20140817_153431

要製造出盛大的效果就須要配樂,中國傳過來的樂器,分為南管(文雅安靜較難學習,後來日本人統治,這些音樂人多回中國,故留下來的較多是簡單易學熱鬧的北管,北管(北方豪邁較嘈雜,熱鬧)

CIMG1736 CIMG1726

早期布袋戲,開演前多有些特定儀式;
南管布袋戲必先唸咒語
律如令 如律令 如律律如令 律令律令律如令 律如令

北管布袋戲則以燒七星紙代之,然後在鞭炮聲中開演~~~

CIMG1727 CIMG1729

咦!這些偶怎麼帶著濃濃日本風味呢?
沒錯,這是日治時期的「皇民化戲偶」,戲偶服裝採中日式合併,頭上梳著日式髮型,對白也是閔南語與日語交雜,劇情內容也以日本故事為主。


P_20140913_112850_HDR

光復後50年代起,台灣進入政治敏感期,劇團表演前20分鐘都須配合政令演出台灣式的樣板戲「反共抗俄劇」。

當時對台灣民眾聚會頗為敏感,嚴格限制外台戲演出,劇團迫於形式紛紛轉入戲院,以售門票觀賞為主,這就是「內台戲」。

 P_20140913_112833_HDR

金光布袋戲(內台戲)-戲偶體形比傳統大2-3倍,服裝色彩鮮艷加上點綴亮片;.偶頭也變化多端充滿創作空間;人物出場時多伴隨著五彩布條,及利用螢光燈照射,製造出爆炸等舞台效果,藉以吸引鄉親父老買票觀賞

P_20140913_112810_HDR

戲偶體型變大,戲台空間相對也擴大;由傳統木雕彩樓變成大型佈景,為了配合劇情製造戲劇震撼力,單調的傳統鑼鼓也逐漸被西洋樂曲取代,以滿足觀眾的感觀需求~~~

P_20140913_112758_HDR

電視布袋戲(霹靂布袋戲)-體型最大,需要用倆隻手來操控,好處是臉部表情豐富,例如講話時嘴唇會動等,但缺點是太大隻了動作不靈活,很難做翻筋抖等動作。
看!小朋友們親自上台演布袋戲了!

P_20140913_113444_HDR  P_20140913_113437_HDR

接著,我們進入影影約約-皮影戲區
相傳皮影戲源於漢武帝思念妃子李夫人,江湖術士便以她的剪影安慰皇帝。

  20140817_155154 20140817_155356

皮影戲角色分辨不易,基本上白臉代表好人、黑臉是壞人、花臉則為丑角。
僅有側面臉的稱為「五分臉」


20140817_155623 20140817_155629 20140817_155635

皮影戲偶材料多以具透光性佳的牛、羊、驢皮為來源。
頭、身體、手、腿分別裁剪,圖上鮮艷顏料,如此才能做出關節移動的效果。


20140817_155443 20140817_155414

以下這種看起來不像人的偶是印尼皮影戲 ,細長瞇瞇眼的偶代表人物,圓大眼的是動物、神怪…等角色。

一張紙,一支手電桶,就可創造出千奇百怪的故事,這不就是皮影戲的寫照嗎?

 20140817_154956

哇!小朋友們真棒,解說員姊姊一教,馬上學會了!!!

 P_20140913_110423_HDR

我們來後台看看,原來一條龍身上有二個支節點,只要移動此二點就能營造出飛龍的效果了!簡不簡單呢?

CIMG1709

中國歷史最悠久,相傳秦朝或更早以前就存在的偶戲-懸絲傀儡戲
民間俗稱「嘉禮戲」


 CIMG1724

起初用於祭祀、驅邪,所以祭壇左邊供奉鍾馗,又邊是戲神田都元帥

 P_20140913_111934_HDR

台灣偶戲中以傀儡戲最尊貴,廟會中必優先禮讓傀儡戲演出!!!
傀儡戲有南北之分,南部偏重喜慶祈福的的酬神儀式,以台南為代表;北部偏重驅邪禳災的宗教功能,以宜蘭為中心,各具特色。常見劇目有”桃花女鬥周公”、”西遊記”等

  20140817_154520 20140817_154609 20140817_154641

在這些偶劇中,傀儡戲是學習最困難的劇種之一,戲偶身上至少有 16 條繩子,雙耳朵上方各一條,控制頭部左右轉,背部一條,前胸一條,手部四條,手肘,手脘,手背,中指頂部各一條,左右腳各一條,最後兩條在雙手後手肘。

操偶師必須靈巧的操弄十餘條線,才能讓戲偶活起來,你頭暈了嗎?阿貲已經霧霎霎了!

還好現場提供的是簡易型,解說員姊姊正在教大家操縱傀儡戲ㄛ~~~

 P_20140913_112128_HDR P_20140913_112010_HDR

最後還有一個特展區,不定期展出國外的戲偶,感受一下偶的世界充滿驚奇奧妙!!!

 20140817_155723 20140817_155741 20140817_160038 20140817_162448
 P_20140913_115021_HDR

愛耍創意,愛耍偶」是偶戲館堅持的理念。 

讓我大手牽小手一起來了解國內外傳統與現代偶戲的歷史與發展,這裡也不定期舉辦偶戲研習講座及演出活動,愛偶的朋友可以多多利用喔~~~


   CIMG1694

館址:105台北市松山區市民大道五段99號2樓 (京華城百貨旁)
電話: (02)2528-9553 | 傳真:(02)2528-9556|
E-mail:pact@pact.org.tw
開館時間:AM 10:00-PM 5:00 (周一休館)


交通資訊
捷運「國父紀念館站」:
由5號出口離站,沿光復南路往市民大道五段方向前進,過紅綠燈後右轉。步行約10-15分。
市區公車:
202 / 203 / 205 / 257 / 276 / 605 / 669 ﹝京華城﹞下車
204 / 266 / 278 / 282 / 288 / 672 ﹝監理處﹞下車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