澎湖最繁榮地非馬公市莫屬,而馬公市最熱鬧處就在中央街與天后宮!
由於澎湖開發比臺灣本島還早約400年,因此遺留了許多值得參訪的歷史古蹟。

◎一級古蹟:天后宮
主祀媽祖的天后宮舊稱為「媽宮」,這就是馬公地名的由來。它是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,至少有400多年了,目前為澎湖縣第一級古蹟。
廟埕與三川殿交接處設有多角形的石階,香客需循階而上進入廟中,這在台灣廟宇中為獨一無二的設計。

雖為百年古蹟,但建築之精美不再話下;其燕尾翹脊比一般台灣廟宇來的彎又翹,山川殿中脊的龍馬負子、雙龍剪粘、鯉魚吐水等雕飾都有典故,是寺廟建築的極致,深具人文及藝術價值。


堅固的石鼓…

天后宮的建築格局為三殿式二院,即三川殿(前殿)、正殿以及清風閣(後殿),順著地形步步高升…

◎懷舊韻味:中央街
漫步在有著百年歷史的老城區,腳下踩著石板路、穿梭狹窄巷弄,兩旁皆是古老建築,處處流露歲月痕跡,彷彿訴說著歷史故事。

溫暖木質建築為老街增添淳樸韻味,與其旁天后宮搭配相得益彰。

品味這裡縈繞的文化歷史時,兩側林立的商店、歡迎試吃的在地特產伴手禮、琳瑯滿目的紀念品店、及不時擦身而過的遊客,讓人感受到馬公市的熱絡繁華,但也曾添了幾分觀光商業化氣息!

「西河印刷廠」復古式店面,陳列著傳統印刷設備,大小不同的字體模型,可知那年代印刷一張紙、一本書有多不容易,所以,前人較懂得愛惜書本~

「四眼井」
澎湖最老的古井,位於中央老街的最北端,正式名稱為『四穴井』或『四孔井』。
原先是一口大井,為避免居民取水不慎跌落井中,以六塊花崗石條覆蓋;但先前整修時又改為水泥粉刷,再用花崗石環收編。因此形成四個圓形的取水口,所以稱之為四孔井。

四眼井終年有水,遇到乾旱不雨也不會乾涸,曾是中央街水的來源,據傳中央街舊名為「大井街」,即因本井而來,現在是馬公市內的觀光景點。

◎大吃大喝、馬公美食
「藥膳蛋」
位於四眼井旁的小小攤子,這群吃貨也不放過,站在街上立馬開吃,洽洽好的藥香四溢,好呷!好呷!


「黑妞黑糖糕」
澎湖黑糖糕最有名,有人說黑妞的最好吃,黑妞總店就在古色古香的老街,店裡的巨大黑糖模型粉吸睛…


除了招牌黑糖糕之外,還有多種可口伴手禮琳瑯滿目,老闆很大方讓你試吃,滿意再買喔~


「劉家正港檸檬汁」
地址:馬公市中正路59號
四面環海的澎湖,天氣相當濕熱,清爽的檸檬汁最合意了!
走在中正路上,不小心發現了排隊小攤,原來是當日現榨的「劉家檸檬汁」。

「老闆,來五杯!」靦腆的老闆勉為其難的入鏡頭喔~

「爽啊~真爽~」酸的夠味,生津止渴~我們莊大美女笑滿懷~

「玉冠嫩仙草」
地址:馬公市民福路32號
澎湖必嚐美食「玉冠嫩仙草」,果不其然,人潮滿滿的~
料好實在,Q彈有咬勁,調入白色奶球更潤口,不愧是抵擋馬公烈日的消暑良方~

「馬路益燒肉飯」
地址:馬公市中正路7巷
位於北辰宮廟埕前的「馬路益燒肉飯」,若不問一下路,還真不好找…
下午5點多人潮尚不多,聽說再晚一點就要排隊進來了~

窗上掛著幾塊花布,不免令人連想起客家文化,但細究其菜單,確是標準閩南飲食,應該是裝飾美觀而已吧!

另一面牆貼著滿滿客人照片,原來馬路益經過這麼多名人加持,難怪生意搶搶滾~


馬路益菜單…

「燒肉並炸雞腿古早飯」還有荷包蛋和榨菜,香酥脆份量又多,粉適合男生吃,我們三個女生只需再點個「蛋包飯」及熱門小吃「臭豆腐」就足夠了!


炒飯粒粒分明,燒肉鮮嫩油汁,果然名不虛傳,阿貲及同事都邊吃邊喊讚喔~

離老街稍遠一點的「文康商圈」,是馬公有名的早餐街,不起眼的小巷弄確暗藏夯店喔~
有鐘記燒餅、古早味筒仔米糕、益豐豆漿店…等,一大早就熱鬧滾滾喔~

「鐘記燒餅 」
澎湖縣馬公市文康街37-1號
阿貲一定要介紹「鐘記燒餅」,難得一見的傳統燒餅,用烤爐烤培,一起爐蓋立馬麵餅香氣四溢,即使剛吃完早餐,還是受不了誘惑,加入排隊行列…

哇!哇什麼哇?這種人潮是稀鬆平常的,不排等一下就沒了~

老闆說,這一鋼有48個,揉好的麵糰一一貼在鋼壁上,當表層呈金黃色且微微膨脹就表示熟了,取出置於紙箱裡放涼,一個燒餅只賣20元,一下子就賣光光了!

冬天淡季日銷400多個,夏季就賣到1200個,火花更可達每天1500個,真是澎湖之光~

你看看,外層酥脆、內裡鬆軟不黏牙,點綴些許芝麻香,呈現最簡單的美味,我們莊大美女可愛死它了~

「益豐豆漿店」
澎湖縣馬公市文康街48號
附近的「益豐豆漿店」也不遑多讓,同樣人龍長長,想必有過人之處;可實在吃不下了,下次再光顧吧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